menu
Close
All result
Apply Now

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

Press & Media

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 column features, videos and publications!

no result
Load More
Close

【優質教育+ 之 因材精教】訓練批判性思維三部曲︰觀察、發問、思考

Sing Tao Education 17.05.2021

甚麼是批判性思維技能?對學術界而言,批判性思維可被理解為構思想法、意見分析、論點評估、理據支持、推理原因及作出結論之間的關聯。基於DSE引入通識教育,以及許多國際學校亦相繼採用IB課程,提倡培育全球公民和以思維技能為本的訓練,我在十二年前開始教育事業時便致力推行這方面的訓練,並以全球時事為課程的討論中心。然而,在我研究教材時,我發現普遍批判性和橫向思維的抽象練習,都較難以應用於學校的學術課程,學生因而缺少了對這方面的學習興趣,而且感到難以掌握。所以在我制訂課程時,特別注意技能訓練及其練習內容的平衡。我認為無論是STEM教育、社會科學還是人文學科,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內容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技能。

以下將以社會科學為例,建議用三個步驟來激發學生對此訓練的學習興趣。

 

日常物品時事 引發觀察發問

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年幼時會比較喜歡發問,對每樣事情都感到新奇有趣。但當他們日漸長大,日程變得忙碌,被功課弄得頭昏腦脹,更被學校「粉筆與講話」式的傳統教學,培養出被動學習的習慣;正值青春期的他們,開始只顧玩電話和遊戲機,性格變得更加自覺和害羞,逐漸缺少了空間和動力去觀察周圍環境,發問的本能和創意思維亦漸漸喪失。

事實上,觀察能力在每個成長階段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激發自主發問的第一步,繼而促進思考。以往教學經驗告訴我,必須關注九至十四歲這階段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助他們在青少年的敏感時期保持着好奇心,並持續思考和發問。

約九至十一歲的學生年齡較輕,我會鼓勵他們觀察周邊環境,以及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產品,並且提出疑問,例如:

1) 「為甚麼筆記本電腦通常是長方形的?」這與我們的視綫範圍有關嗎?它與我們的手臂長度和攜帶的方便程度有關嗎?這個形狀的生產成本效益相對較高嗎?

2) 「為甚麼一碟壽司通常有兩件,一籠點心有四件,而法國菜則是每人一碟?」這與個人及家庭的消費模式有關嗎?是文化上的差異?還是烹調方式和口味的不同?

以上提問看似很無聊,但以孩子日常遇到的東西作引子,會容易帶領他們開始觀察和反問,從而激發他們渴求知識,發問更多相關問題。

 

對於大約十二至十四歲年齡較大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觀察社會時事,再進行客觀辯論,例如:

1) 「為甚麼現代伊斯蘭婦女不願穿罩袍?」除了是因為婦女平等和自我認同,是否也與經濟、政治、科技和環境的因素有關?

2) 「為甚麼每屆世界盃都會引起人口販賣?」從經濟角度看,世界盃帶來哪些效益?營運上會遇到甚麼困難?為甚麼不同國家有不同年紀和性別的人被販賣?跟地理環境有關係嗎?

這類問題促使學生首先對社會時事產生興趣,繼而讓他們意識到一切並非偶然,而是有其存在的理由,最重要的是,這些觀察訓練會影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並直接或間接地跟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延展「解決方案」 訓練橫向思維

通過觀察和發問後,第三步就是鼓勵學生延伸思考,並尋求或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我們便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橫向思維技能。

前文提到「為甚麼現代伊斯蘭婦女不願穿罩袍?」這個題材,在我們的訓練課程中,將討論範圍延伸到尋求解決方案,再提問學生:「如果你是政府,你會採取甚麼措施促使伊斯蘭婦女遵從穿着罩袍的傳統?」我們會引導學生首先探討穿罩袍的原因(例如宗教規矩和禮儀),並優先考慮現代伊斯蘭婦女所面對的問題(例如黑色的罩袍非常吸熱和沒有特色);從而尋求方法以解決婦女在尋找身分認同感的同時,亦可以秉承伊斯蘭的傳統美德。經過幾輪的集思廣益,最後我們才與學生解讀伊朗政府的方案和政策。

訓練批判性思維的範例還有很多,希望往後可以再與大家分享。我認為只要就學生年齡去釐定合適及相關的主題,並在學習環境中實踐以活學活用,學生便能更投入思維訓練,對促進學習技巧和將來在職場上都大有裨益。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s Policy.
Accep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