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All result
Apply Now

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

Press & Media

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 column features, videos and publications!

no result
Load More
Close

報讀專業學科,成績並非一切,同理心才是最重要!

Education Kingdom 08.01.2019
DOWNLOAD PDF

專業學科如醫科、法律系、建築系、商科等一向是香港學生的熱門選擇,近年物理治療、臨床心理學、藥劑學等亦成為學生爭相報讀的寵兒,而這些學科都有相同共通點──明確的職業導向而且收入穩定,故不少成績頂尖的學生在報讀大學時都會優先考慮這些熱門科目。

然而,假若真的成功入讀了這些學系,學生將來便會成為醫生、律師、建築師等專業人材,單靠讀書技巧和書本上的知識,是否就代表能夠勝任這些責任重大的職業呢?教育顧問專家、海外升學機構ARCH Education創辦人之一馬賢慧(Jennifer Ma)指出,報讀這些專業學科除了要有頂尖的學術成績,同理心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外國不少大學的醫學院,甚至是香港大學,都開始採用MMI(Multiple Mini Interview)面試模式,透過情境題來了解考生待人處事的方式和性格,以評核考生是否適合當一名醫護人員。Jennifer列舉出其中三個情境題例子:

1. 前有一位80歲的年老病人及一位3歲的小孩病人,但你只有一支疫苗去拯救其中一位病人,你會選擇救誰呢?

2. 你是一位醫生,你替一位小朋友進行手術期間他不幸死亡,你會如何向其父母交代消息?

3. 你是一位薄餅送貨員,你在送薄餅途中遇上一位受重傷的女士,但同時客人正在催促你送貨時間,你會怎麼做呢?

在回答這類問題時,考生應從多個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去分析考慮,以第三題為例,持份者包括送貨員自己、老闆、訂了薄餅的客人、病人、醫療團隊等,每個人都有其崗位,各司其職,做抉擇時需考慮不同人的立場。Jennifer提醒考生切忌因過分緊張而忽略常理:「很多學生單向地以為考官一定想你回答『救人要緊』,但其實應該視乎環境及自身職責去,量力而為。」

除了醫科、物理治療、臨床心理學等將來需要直接面對病人的學科,報考外國大學的其他科目亦會被問到關乎同理心的問題,例如建築學系的考生,曾被問到「建築如何幫助降低一個城市的犯罪率?」當中考核的不單是學術知識,還包括考核學生平日有否留意社會時事、對社會的責任心等,考官會透過考生的答案去評價其人品與態度是否適合所報讀的學系。

其實,無論任何科目的學生都應擁有包括同理心在內的軟技能(又稱非技術技能),對於將來踏入社會就業,與不同的人溝通合作時,絕對有莫大裨益。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s Policy.
Accep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