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讀英美頂尖大學時,如果擁有超卓的成績,是否就代表所向披靡,一定能夠獲大學錄取?教育顧問專家、海外升學機構ARCH Education創辦人之一馬賢慧(Jennifer Ma)指,不少香港家長及學生在報讀海外學府時都抱有迷思,如果事前沒有好好理解整個收生程序及標準,隨時會因為這些迷思而錯失學位!
迷思一:公開試成績好,英美大學一定收?
很多人以為只要學術成績分數夠高,甚至考獲滿分,便鐵定能夠獲得英美頂尖大學的學位。但其實英國大學收生要求最高的學科,以IB成績為例,收生指標為42分(滿分為45分);而美國許多大學甚至沒有列明公開試的分數要求,證明英美大學收生時絕非只單一考慮分數,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例如個人陳述、課外活動履歷、能力傾向測試、面試表現等,即使考公開試考獲滿分亦不一定獲錄取。
迷思二:成績好加上參加大量課外活動,一定入到英美大學?
課外活動參加得愈多愈好?非也。Jennifer指出英國大學都相當看重學生對學科的熱誠,故篩選學生履歷時,通常較少留意與學科不相關的課外活動,反而在乎學生參與的活動是否與報讀學相關。而美國大學則看重學生的個人特質及成長經歷,所以學生選擇參與課外活動時,麼揀選自己喜歡的某幾樣並持之而恆,貴精不貴多。
迷思三:香港學生與香港學生競爭學額?
「某同學A很厲害,他會報讀某某頂尖大學,我還是不要跟他報同一所……」同儕之間難免會有比較的心態,不少香港學生報讀英美大學時,會與身邊的同學較競,但其實無論學生在香港的學術及課外活動成績如何,也要和全球學生一同爭奪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的學額。
迷思四:應該先有成績才去參加課外活動?
香港學生經常覺得應該先讀好書,之後再參加課外活動,但Jennifer提醒有心報讀英美大學的學生,兩者應該同步進行,因英美大學均十分重視全人發展。而且對部分學生來說,有時學術成績不夠好,也可用課外活動的經驗補救。
總括而言,家長應培養孩子從小涉獵不同範疇,至孩子14至16歲,再引導他們選出最感興趣的方向,再重點深度發展及鍛鍊,多參加相關的活動與體驗,豐富個人履歷,報讀英美大學時自然更能展現出對學科的熱誠及其過人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