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All result
Apply Now

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

Press & Media

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 column features, videos and publications!

no result
Load More
Close

【親子教養】培育孩子脫穎而出的全能特質 由從小認識社區問題開始

Mami Daily 18.10.2022
DOWNLOAD PDF

新學年開始,正值小一面試高峰期,相信有不少家長為了裝備子女考入心儀學校,都會帶他們參加一些鍛煉面試或學術的課程,但從我之前與多位著名小學校長交流所得,面試時除了學術表現,學校更看重孩子的同理心、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小教導孩子關心社區

這些能力並不單從課本上學到,其實從小教導他們關心社區,讓他們對社區問題有認知和經歷,從中培養的思維特質都是令孩子有全能表現和脫穎而出的關鍵。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教導孩子認識社區問題?如何讓幼兒真正領悟社區問題的由來和影響呢? 

答案是:應盡早開始,不應只從「教學」,而是以沉浸方式讓孩子從中去「感受」。 

為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家長們可能會帶孩子參與社區活動,以鼓勵他們去理解有需要人士,從他人的角度著想和看待事情。很多時在街上都看見有父母帶著3歲的小孩做賣旗活動,但若果問問小孩為什麼要到街上賣旗,可能他們都說不出真正原因。實際上家長並未有啟發孩子去理解這個社區,以及有需要人士真正需要哪些幫助,反而將賣旗活動變成了一種強制式的公眾演講培訓,在這「培訓」中,孩子們可能會以為收集到一袋錢幣後便代表完成任務,但活動後仍未理解賣旗背後的意義是甚麼。

 

由淺入深理解社會需要

哪麼家長們應如何令孩子在社區所學習的達至更高效率、更有成效和有意義?家長們可以嘗試由淺入深讓孩子理解社會需要,以切身的主題作引旨,讓孩子更容易感受和同理。近來我與我的教學團隊以食物浪費為主題開辦了一個新課程,以學生自身喜愛的食物和食物分類作始,繼而再探討食物的保質期,哪些食物能夠保存較久?哪些食物會較快腐爛?哪類型的食物容易變為過剩或被浪費?當中原因是甚麼?一步一步領導學生探索這些問題的由來,再引導他們細心觀察在自助餐時所浪費的食物和貧窮人士缺少食物的情景對比,設身處地明白問題所在,從而鼓勵學生思考幫助有需要人士的方案。

 

帶着孩子實踐幫助

明白社區問題後,下一步應如何讓孩子實踐幫助,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和經驗呢?其實香港有很多非牟利團體就不同社區問題提供教育和解決方法,就我以食物浪費為例子,慈善機構Foodlink膳心連便致力減少飢餓和食物浪費,發起麵包收集活動,與各個大型麵包店、連鎖便利店、超級市場等合作,收集每天仍未出售的麵包,再分派給予有需要人士。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問題的由來後,更重要是讓他們親身體會,課程中我們加插了親子義工麵包收集活動,讓學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參與,以實際行動幫助社會。相比起單向式的課本學習,透過這種體驗式學習,讓孩子們真正經歷和理解協助社區活動的意義。

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印象,在課程中我們更融入發聲畫冊作為教學元素。「 iCare Talking Book」發聲畫冊結合了閱讀、寫作、繪畫和演說,學生會把課堂和義工活動的所見所學繪錄於畫冊當中,不僅可以練習語文閱讀及寫作,還把屬於他們的故事錄製在書中與其他人分享。結合所有教學元素,我相信孩子能在這一連串經歷中,深深感受到食物浪費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創意和解難能力,並透過發聲畫冊的記錄提醒自己和身邊親友減少浪費,成為一名真正協助推動公益事務的小小大使,甚至把其經歷於面試時與老師分享,留下深刻印象之餘,往後學習其他社區議題便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s Policy.
Accep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