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All result
Apply Now

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

Press & Media

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 column features, videos and publications!

no result
Load More
Close

【親子教養】義工、問答、記錄三合一 新穎體驗培養孩子三大特質

Mami Daily 19.05.2023
DOWNLOAD PDF

很多家長都會帶同孩子參加義工活動,例如賣旗、清潔海灘、探訪老人院等,過程中除了幫助有需要的人和增強親子關係外,不少家長亦認為參與義工活動能夠豐富孩子的履歷表,提升入讀心儀小學的機會。但當校長和老師問及孩子當中的經歷時,家長有否想過他們是否真正明白活動背後的意義?

我經常在街上遇見父母帶著孩子去作賣旗籌款,但孩子對於活動的意義似乎似懂非懂,以為活動的目標只為把錢袋裝滿。大家又有否想過將義工體驗延伸,結合記錄和問答等活動元素,讓孩子加深印象之餘,亦可從中培養孩子「同理心」、「領導力」和「語言能力」三大特質。   

活動前後引導孩子思考 理解箇中意義 

我建議家長可以在活動前透過問題引導孩子明白當中意義,例如「你知道在今日的活動是為了幫助哪些人?」、「活動所籌得的善款會幫助甚麼人?」、「如果能夠幫助他們,你會覺得怎樣?」等類似的問題,然後在活動後再與他們分享感受,讓孩子嘗試體會他人的處境和想法,從而有助孩子建立其同理心和解難力。

從課堂了解社會議題 再實踐義工行動

近年有不少非牟利團體就社區不同議題提供教育和解決方案。以食物過剩的議題為例,有慈善機構則透過回收仍可安全食用的剩食製作熱食飯盒,免費派發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機構亦鼓勵市民捐贈剩食,藉以提升公眾對議題的關注,攜手將「惜食」的訊息帶入社區。 

就以上考慮,我和我的教學團隊編寫和制訂了「小小社區領袖」課程,讓幼兒從自身與食物的關係出發,再延伸了解社會飢餓、貧窮和食物過剩的問題。學生先在課堂上初步了解議題背後的資訊後,如學習閱讀食物包裝上的標籤、了解各類食物的保質期等,再在父母的陪伴下將想法化為行動,一同參與義工活動。他們會前往餐廳或食材店等地方收集未過期、仍可食用的食材,再送往機構製成熱飯餐,分發給有需要人士。

先體驗後記錄 深化孩子的記憶和明辨力

這些讓孩子掌握主導權的體驗式學習不但比課本的單向式學習更富趣味,在真正經歷和理解協助社區活動的互動過程中,更有效激發孩子的領導力和對社會的共感力,從而啟迪他們對社會的認知能力。義工活動不但有機會讓孩子從另一角度探索社區,將生活有關的事情與社區聯繫起來,建立對周邊事物的觀察和理解。

製作發聲畫冊 記錄所思所感 

課程亦透過結合閱讀、寫作、繪畫和演說等元素的發聲畫冊,加深孩子對所學的印象。學生能夠把所學習到的社會問題、自身經歷和感受紀錄於畫冊中。透過實踐經驗和學習,他們不僅練習詞彙運用、拼音、閱讀書寫技巧和聆聽說話能力,還把獨一無二的個人感受錄製在書中與其他人分享,培養他們成為兼具同理心、領導力和語言能力等特質的小小社區領袖。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s Policy.
Accep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