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All result
Apply Now

ARCH Education in the Media

Press & Media

Check out our latest media coverage, column features, videos and publications!

no result
ARCH Education
ARCH 1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Event Highlight
22.08.2024
ARCH Education
英國升學知多啲 | 劍橋現讀生分享 如何備戰法律系面試?
25.07.2024
ARCH Education
公開試失手或者學制不合適?ARCH 助你另覓升學出路!
17.07.2024
ARCH Education
升學輔導 學生分享充份準備 同時獲英國及香港醫學院取錄
10.05.2024
ARCH Education
How to Ace Your Individual Oral - English Language & Literature
26.01.2024
ARCH Education
How to Excel in Organic Chemistry - Chemistry
26.01.2024
ARCH Education
How to Tackle a Linked Genes Question? - Biology
26.01.2024
ARCH Education
How to Ace your IB Calculus in both SL & HL? - Mathematics
26.01.2024
ARCH Education
Ace Your Unseen Analysis in IB - English Literature
26.01.2024
ARCH Education
Skills Enrichment Programs
18.01.2024
ARCH Education
批判性思維課程 提升學習和工作能力 由社會生活議題開始 訓練觀察發問思考
07.11.2023
Ohpama
校長專訪 | 一校之首帶動校園文化氛圍 教學切合男生需要推動正向教育
02.11.2023
Mami Daily
學樂器應戰小一入學申請?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創意更為重要!
12.09.2023
ARCH Education
劍橋同學仔系列 | 快問快答
17.07.2023
ARCH Education
Hong Kong Debate Tournament 2023
14.07.2023
ARCH Education
英國升學 學生分享 - 及早準備 增加心儀大學取錄機會
28.06.2023
Load More
Close

英取消高考 留學生大學路添障礙

HKET 25.03.2020
DOWNLOAD PDF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英國高考GCE A-Level及國際預科文憑IB先後取消,留英生及家長頓成熱鍋上的螞蟻,擔心削弱入讀心水學科的機會。

升學顧問指,除了這班考生留英國讀大學、又或回流香港入學的既有機制被打亂,有意持香港DSE成績負笈英倫者亦恐要面臨更大競爭。縱有家長因疫情放棄讓子女出國,有專家建議學生今後可考慮同時報讀收生考慮更全面的美國大學,免因公開試出亂子而失望。

英國首相約翰遜上周三突然轉軚,下令停課及取消當地高考和會考,直接影響約5,000名正於當地中小學就讀的港生。應屆GCE考生要破天荒靠校內的公開試「預測評級」及日常表現考大學(見另文──「停課前72小時 各地留學生『逃亡』」)。

靠校內預測評級 恐致不公

「英國好重視成績,無得考試,係一個好大好大的問題。」牛津大學畢業的ARCH Education創辦人馬賢慧指,不像香港只得一個考評局,英國考試局眾多,各有日常表現評核模式,要統一標準給予大學考慮需時。除了學生或輕視模擬試外,最終預測評級亦受老師喜好、學校嚴鬆、家長壓力等影響,很可能不公平,或無法如實反映能力。

英國大學過去會根據中學的公開試預測評級,發放「有條件取錄」,總數或較學位多幾倍,因學生高考可失手不符取錄分數,又或選擇別校。馬估計,大學新學年勢將超收,頂尖學府為善用資源,隨時增設考試決定新生去留,「以免入來兩三年後,全部肥佬或拿Third Hon走。」

評級膨脹 DSE考生競爭大

留學英國14年的英識教育創辦人陳思銘亦指,官方曾承諾當地應屆考生不會因疫情陷劣勢,意即隨時易了入大學,有評級膨脹之虞,預計港生今年要拿DSE中學文憑試成績赴英,「競爭會再大點。」他表示,不少港生去年已因政局提早「跳船」,改為去英國讀大學,物理和職業治療一類較受歡迎科目,今年已難於DSE放榜後才報讀。

本地大學每年約有1.5萬個資助學士名額,約兩成是港生以GCE A-Level和IB等成績經非聯招(Non-JUPAS)方式取得,跟聯招的DSE考生爭位。除了「神科」如醫科向來受歡迎,陳、馬兩人分析,在港讀書所得的中國連繫、英國簽證難度和留學成本,都鼓勵了部分留英生回流。

陳思銘稱,英國高考決定轉行預測評級後,即獲本港大學查詢相關機制,要解釋怎樣評價英國不同中學和排名榜,「喇沙同元朗官中的評核已經好唔同,A級不能比較。」

本報曾去信8家教資會資助大學查詢,普遍回覆正密切注視GCE及IB的發展。當中,只有嶺大表明將按受影響申請人校內成績及安排面試等來個別評估;城大則稱會參考各GCE A-Level考試機構審核後正式提供的成績(calculated grades)。

子女健康最重要 反思放洋

馬賢慧指,家長對英美防疫反應和安排皆有微言,急忙反思子女放洋計劃,「雖然學業好緊要,始終家長最擔心學生的身體健康。」

她透露,近日很多家長紛紛查詢,可否不返英完成最後一年預科課程,但要半途報讀港校很難,她相信ARCH營辦的一年制A-Level課程可解燃眉之急。對於應屆GCE A-Level考生,馬建議校內表現差劣者,可考慮在港報考部分如期舉行的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s(IAL)考試,惟陳認為各地考試內容有異,勉強應考得不償失。

美國大學慣用的學能試SAT和ACT近月接連取消,但馬賢慧指,考試成績僅美校6至8個考慮之一,其餘還包括課外活動和獎項、校內幾年成績、老師推薦信。美校若有意取錄,不論最終公開試成績,學生每年3月肯定已獲「無條件取錄」。

即使留英成本隨鎊滙急跌,家長又普遍不熟美國學制,她仍建議有餘力的準留學生,考慮拿美國做保險,「英國可能盡報,美國報等次稍低的學校,最後都叫有個位,這策略未來幾年會更有用。」(系列十八)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s Policy.
Accept